close

用杖教養?!最近看完一本以杖作為管教方法之一的教養書,而且對於用杖還頗為鼓勵。在看的過程之中,同時也仔細思考面對小雨同樣的行為時我如何處理,等看完這一本書之後,我完全認同關於『管教』的觀點,父母不管教孩子,孩子誰來管教?包括原則、包括管教的原因、包括管教的好處等等,可是使用的方法:用杖,我很難認同。對孩子的行為立即予以處理、給予一致的管教規則、心平氣和的傳達給孩子知道,這三個原則當然沒有錯,可是我認為所謂的『立即予以處理』,除了用杖之外,還有很多種方法,以杖作為管教手段,我不禁認為這是最為偷懶、最求快速、最不願思考的管教方式。我不是沒有用過杖,管教摸索初期難免會想嘗試各種不同的方法,尋求對雙方最為合適的教養之方。可是我發現一來小雨會模仿這樣的行為,二來當小雨發現自己的行為作錯受到糾正時,會以自己的右手打自己的左手,這有什麼含意呢?父母的身軀本來比起孩子就有先天上的優勢,父母的能力本來就比孩子來的全面,以俯視之姿來教育孩子,雖然可收速成之效,然而這同時也讓孩子接收到這樣的訊息:1.用杖合理性的矛盾,比如說:  『父母可以這麼對我,我也可以這麼對弟妹或者身材比我瘦小的人。』  『喔,媽媽說不能打妹妹,那我是不是又要被打了?』  『為什麼她可以打搗蛋的我,我不能打搗蛋的妹妹呢?』2.暴力帶來的威嚇陰影:  『父母說不可以,而且已經說過了,糟糕,我得被打了。』  孩子做事因此會察言觀色瞻前顧後雖然是不錯的特質,  可是在心理上的陰影卻可能造成過度在意別人看法的人格。我不知道為什麼父母可以藉由身材上的優勢來使用這樣的工具呢?也許是因為孩子太多、家務與工作繁忙,時間上不夠充分因此只好使用最為速成的方法?不用杖不等於不管教,管教也不應等於用杖。書上列舉了一些狀況題,我來整理與分享一下我的想法或作法,這並不代表我比較有辦法,只是我認為用杖的觀點太狹隘,管教除了用杖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。首先我想說,孩子的一切行為都是在最初的探索階段最為容易處理,如果看到時可以立即的給予正增強或負增強,就不至於等到問題行為擴大而難以收拾,如果最初的探索行為是問題行為、卻又來不及給予負增強,理想的處理方式是忽視,別讓孩子誤以為這樣的行為可以引起注意或關愛,自然不會造成雙方的誤解。(方法與概念可以參考這篇文章:教養經~寶寶與小小孩的教養行的通嗎? )------------------【狀況題1:不要進廚房,因為大聲嚷嚷會害正在吃食物泥的寶寶分心】★書中的作法:先講好規則→違規→帶進廁所、解釋違規項目『進廚房』、用杖。★我的想法:1.帶進廁所已經是一種處罰方式,time-out,用杖的必要性令人懷疑。2.與其說建立『不要進廚房』的規矩,應該要建立的規矩是『避免大聲嚷嚷』。建立這樣的規矩不是為了孩子的良好行為,是為了父母之便。3.一起在廚房工作,分配一些孩子可以勝任的工作讓孩子操作,既可讓孩子參與家事、增進操作能力、增進信心,也可以趁這機會教孩子如何在廚房趨吉避凶,這是避免廚房意外的最好方法。【狀況題2:不高興時的尖叫就帶去浴室打屁股】★書中的作法:1.先講好規則→違規→立刻帶進廁所、用杖。2.規則『不要尖叫』→孩子違規→立刻彈嘴巴  →重複建立規則『不要尖叫,說「好的,媽媽」。』→孩子哭鬧  →建立規則『不要哭鬧,說「好的,媽媽」,要不然我會打妳一下。』同時打自己大腿示範  →孩子哭鬧→立刻打大腿→孩子哭鬧  →重複建立規則『不要哭鬧,說「好的,媽媽」,要不然我會打妳一下。』同時打自己大腿示範  →循環到行為改善為止。★我的作法:1.小雨最初的尖叫是在認識自己的聲音,我並不會禁止,但也不鼓勵,我選擇忽視的處理方式。2.孩子的尖叫受到忽視,不會引起注意,自然不會使用尖叫作為爭取注意或者表達不悅的手段。3.哭是合理的情緒,我可以理解。  但如果是耍賴的哭鬧,我會這麼處理:『我先離開房間,等妳哭完了我再進來。』  我在房外等到小雨止住哭泣,就立刻進房。幾次之後,她就不會以哭作為耍賴的手段。【狀況題3:在路上賴皮】★書中的作法:先講好規則→違規→立刻帶回家、用杖。★我的作法:1.之前提過,我很會給小雨『預防針』,只要善用每一個『機會教育』就可以不經過陣痛期的讓孩子學會規矩。2.有一回和小雨共讀『小雞逛超市』,書上有一隻在地上賴皮的小海狸,我趁著小雨對賴皮的海狸有興趣而又還不會賴皮的時候,就告訴小雨『在地上賴皮nono喔!』之後只要小雨稍微有點賴皮,我就會搬出賴皮的海狸,『糟糕!小雨變成賴皮的海狸嗎?nono喔!』因此小雨非常清楚我對賴皮行為的立場。3.後來我們真的在外面看過幾次化身賴皮小海狸的小朋友,小朋友趴在地上大哭、兩隻小腳在地上踢、小手在地上拍打,看起來非常有張力,我趁機帶著小雨去看,同時和小雨討論著:『小雨妳看,大家都在看賴皮的小海狸,他哭的好大聲喔,是不是呢?』『是。』不常見到貨真價實賴皮小海狸的小雨看呆了。『妳看他趴在地上衣服會變的髒髒的,手腳這樣用力也會痛痛耶,是不是?』『是。』小雨認真點頭,睜大眼睛看著。『看起來是不是很可怕?哭成這樣,我會怕怕耶,妳會不會?』『會。』小雨贊同。『我們千萬不要當賴皮小海狸喔!』『好。』因為打過預防針,小雨從出生到現在,從來沒有這樣的行為。【狀況題4:教孩子不要抓媽媽的眼鏡】★書中的作法:先講好規則→違規→講『不可以』、打手心→循環到行為改善為止。★我的作法:1.小雨小時候,我會用非常誇張又逼真的假哭,『用到我眼睛了,我痛痛!』2.再大一點就苦惱的跟她說:『拿走眼鏡,媽媽看不到,小雨在哪裡啊?』(雙手亂揮尋找貌)千萬不要用遊戲的態度讓孩子覺得這樣很好玩,讓孩子理解苦惱、也是培養同理心的機會。【狀況題5:孩子坐在地上發脾氣】★書中的作法:先講好規則→違規→帶孩子到浴缸,心平氣和的講『把嘴巴閉上,如果妳繼續尖叫,我會把這杯水倒在妳頭上。』→孩子尖叫→把水倒在孩子頭上→孩子尖叫→把水倒在孩子頭上→循環到行為改善為止。★我的作法:同狀況3。我覺得既然有創意想出這種倒水的方法,為什麼沒有想出更人性化的方法呢?(小雨拔對這一段覺得匪夷所思,說道:『我們都不會這樣對我們的狗,何況是孩子。』)【狀況題6:孩子不肯坐汽座,哭鬧】★書中的作法:先講好規則→違規→停車打屁股→違規→停車打屁股→循環到行為改善為止。★我的作法:1.從小就坐汽座,陣痛就可以減少。2.只要父母的態度堅持並且一致,不管哭或不哭,都不會讓孩子脫離汽座,只需要兩三次的乘坐機會,孩子就可以理解。3.小雨從小就坐汽座,大約在七個多月有一段時間會哭著想離開汽座,我準備一些小玩具讓小雨轉移注意力,或者讓小雨看看路邊的可愛動物招牌、腳踏車、摩托車、滴落在車窗上的雨、天上的飛鳥等等,對於在識物階段的小雨,是非常有效的轉移注意力方法。4.在車上準備小雨喜歡的童謠。【狀況題7:孩子在馬路邊一定得和大人牽手】★書中的說法:建立起管教原則,孩子一定得遵守。★我的作法:1.從小雨第一次願意牽手開始,就伴隨著牽手主題歌『走、走、走走走,我們大手拉小手.....』讓小雨感受的媽媽的開心,小雨自然就喜歡牽手。2.有一回散步時,我們在小巷邊看到一隻母貓,不經意的,車下鑽出了咚咚咚三隻小貓,其中最後一隻小貓腳走起路來一跛一跛,因為那條小巷交通小忙,於是我又趁機和小雨討論:『小貓腳受傷了,痛不痛啊?』『痛痛。』小雨贊同。(正好一輛摩托車從旁經過)『不知道是不是被車撞到呢?』我趁機問了小雨。『是啊。』小雨認同。『我猜小貓沒有跟緊媽媽,所以被車撞到了。小雨如果看到車子,一定要讓媽媽牽手或抱抱,好嗎?』我說。『好。』小雨說好的同時,小手用力牽著我的手。『小雨如果痛痛,媽媽的心也會痛痛。』我說,同時讓小雨知道心的位置、給小雨一個擁抱。3.現在即使是在地下室的停車場,兩歲的小雨都會趕緊依偎著牽手或抱抱,如果我問小雨:『為什麼啊?』『小心被車子撞到。』小雨自己這麼說。------------------機會教育的威力無限大,毫不費力並且可以持續著。孩子首先是人,然後才是我們的孩子, 如果多一點尊重、善用事先的提醒,自然就不需要用杖。 人與人之間也是如此,建立事前的溝通,就可以避免訴諸武力暴力。所以呢,書上提到的幾個用杖的狀況題,在我們家連time-out都沒派上場就可以獲得解決,最大的功臣就是善用每一次的機會教育打好預防針,就可以防範於未然。我們家的time-out怎麼用?請參考文章:★小雨麻的教養經★小雨麻的教養私房書-PART 1 不要低估你的孩子 ★小雨麻的教養私房書-PART 3 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還有一些格友點播的狀況題,書上沒有提到,請等等小雨麻另文分享喔~後記:非常感謝格友的迴響與心得,以及專業的建議,也在此歡迎提供各種看法與管教作法。.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f71749 的頭像
    ff71749

    橡膠手套

    ff7174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